时间:2012-09-18 08:19 来源:网络资源
同时,发生在零售终端的种种消费行为也已发生转变。“80、90后成为新生代消费主体,他们正在远离超市、百货店,更青睐有着更便宜价格和更多样选择的网络购物;更多中产阶级追求品质的消费需求也越发浓重。”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说。
零售商们也开始反思此前的做法。对于沃尔玛的扩张放缓,沃尔玛首席财务长霍利(Charles Holley)说,其之所以在华做出放慢新店开设速度的决定,并不是为了应对中
国经济增速放缓,而是由于“扩张的速度过快”。沃尔玛首席执行官杜克也坦言,沃尔玛要在赚取利润和扩张速度之间达到平衡,为此必须提高沃尔玛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业绩和利润率。
“是占领地盘还是争夺消费者,新环境下零售业开始面临决策的转变。”陈立平说,过去几年,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本土零售商,在中国的发展无不是过于注重开店数量,而忽视了门店质量。现在随着各家企业的网点规模都达到数百家的密集程度,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必然是提高门店质量而非数量。
实际上,中国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调控也不再支持零售业的大肆扩张。高鑫零售称,上半年公司拓展门店的速度放缓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信贷紧缩,房地产商的开发速度放缓造成的间接拖累。据高鑫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同店销售按年增长4.3%,较上年同期的11%明显放缓。
“但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零售业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虽然市场依然很大,但是想要赚钱却并不容易。”此前,按一些业内人士的估计,中国超市大卖场的饱和会出现在2015年,因为按照各品牌的扩张速度,届时将出现超过5600家超市大卖场。但在宏观经济放缓以及电子商务的冲击下,超市大卖场的整合时代似乎已提前到来。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1~2012)》也指出,随着一二线城市零售网点资源的枯竭,三四线城市成为新建网点的重心,以“跑马圈地”为主要方式的第一阶段扩张正接近尾声,以并购为主、新建网点为辅“汰弱留强”式的第二阶段扩张已开启。
未来3至5年,中国零售业将进入快速提高市场集中度的并购“黄金时代”,零售巨头将通过并购、整合,快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经营模式转型左右为难
“零售业并非只有一个增长的维度。”陈立平说,尤其是在经济放缓的大趋势下,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更需要非常高的质量标准,质量包括产品管理和门店运营,向行业深度精耕。
陈立平直言,目前中国零售企业还普遍扮演着“二房东”的角色,盈利能力整体低下,长此以往是很难有竞争力的。但自营、买手制等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业态创新却并非一蹴而就。此前包括广百集团、步步高连锁等都在尝试中得到教训,“业态模式必须满足当地的消费需求,不可能一个模式打天下。”
而专家们最为强调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零售企业需要积极把握消费新趋势,了解零售业发展所处的新生态。”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说,目前我国的消费特点是消费结构两极化、消费意识品质化、消费行为网络化。
“过去人们休闲生活的中心就是买东西,现在购物比例已经明显下降,已经转化为以休闲或者以综合娱乐为中心,消费购物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这对于未来商店在市中心、社区应该怎么分布,商店的面积应该多大,功能性应该怎么样,商品结构如何组合,业态如何创新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和新的挑战。”乐购中国区高级副总裁陆海清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也如是说。
“外资零售商对中国市场的调整肯定是必然趋势,零售业已到了重大转型期。”陈立平认为,在外部市场环境已发生变化的现实下,零售业必须开始经营战略、商品品类和运营管理的调整,思考如何整合店铺,采取差异化的经营,如何改进日益恶化的零供矛盾,如何从食利的二房东变成能提供更多附加价值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型零售企业。
刚从日本考察回国的陈立平此次从日本带回30多种商品,他发现,其中的16种都比中国便宜。
“而中国可支配收入只占日本的1/15。”陈立平说,在中国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老百姓收紧腰包的欲望会越来越强烈,消费者已经越来越难以接受百货门店中品牌的昂贵定价。
而定价是百货经营者无法改变的,症结在于零售商过长且效率低下的供应链体系导致价格过高。
“传统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未来,零售企业能不能提供创新的商业模式、能不能提供创新的价值定位,吸引消费者更多地消费,消费需求的增长,要通过什么模式,什么渠道去捕捉,这些问题都是在跑马圈地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行业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零售业已经到了需要拼内功、拼单店的时候,而与外资相比,本土零售企业在经营方式上还相差悬殊,尤其是生鲜类经营、全球采购、自营商品比例以及招揽顾客的能力都存在差距。
但是,国外零售业的经验表明,零售业的变革并不乐观。陈立平说,通览国外流通业发展史可知,从沃尔玛的大卖场业态到日本折扣店的出现,一个国家的流通革命通常是外部经济危机压力带来的爆发,期望行业内部的转型变革目前还没有先例。中国零售业的模式转型还需要等待更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