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高涨推高运营成本 连锁业扩张放缓(2)

时间:2012-03-15 08:50  来源:网络资源

  其实通胀影响的不仅是餐饮企业,超市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农副产品是聚客品类,好多超市都进行让利销售,但又期望在非食品上找补回来,但2011年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关联性明显增强,所以消费者购买百货等非食品的频次减少,很多超市的毛利率都出现了下降。

  为了应对人力成本上涨,很多超市正在改变用工体制,增加临时工、小时工等成本相对较低的工人。

  随着成本的高涨,众多的连锁餐饮企业和连锁超市扩张放缓。有数据显示,凡开新店者,同等规模、档次的投入,较之以往均多增加了20%~25%。成本回收的时间,则从原来的1年半到2年,延长为预计3~5年。

  买难卖难催生农产品自营连锁

  2011年上半年,国内农产品市场波澜起伏,小麦、玉米等三大主食和主要农产品价格一路走高,而蔬菜和农副产品则暴涨暴跌。

  2010年因产量减少而被资金疯狂炒作的大蒜,在2011年增产后呈下跌走势,蒜农损失惨重,为此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山东金乡,这一大蒜之乡的有机大蒜和沃尔玛等众多超市搞了农超对接。

  除了大蒜,很多蔬菜也是暴涨暴跌。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傅兆翔表示,2011年春季南方天气寒冷,蔬菜生长速度减慢,上市时间较往年有所推迟;加上4月份北方气温快速回升,露地蔬菜提前上市,造成南北蔬菜几乎同时上市,市场供应量骤增。其中,叶类蔬菜由于生长周期较短,且不耐储存等特性,造成价格大幅回落。

  这种背景下,2011年4月份出现了“菜贱伤农”的极端案例:山东一农民因卷心菜价格过低而绝望自杀。

  很多地区一边是,城市居民越来越难以承受日益上涨的买菜成本;另一边在农村,大量农民因超低价收购,而眼睁睁低看着蔬菜腐烂。

  买难卖难让一些生鲜经营做得较好的超市脱颖而出。生鲜是聚客品类,生鲜做得好的永辉超市由于基地生鲜直采、规模采购成本控制较好,去年营收增长较快,开店步伐也明显加快,截至2011年12月31日,永辉超市新开门店49家,开业门店已经突破了200家。

  但生鲜策略的根本依然是成本控制,以猪肉为代表的生鲜食品价格波动及宏观层面的物价调控也让很多超市应接不暇,无法继续锁定成本,并最终导致供应链失衡。

  记者还发现,去年很多的水果超市、蔬菜超市开始大规模涌现。这或许可以看成是市场在解决买难卖难问题的自我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