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企业在行动(2)

时间:2012-08-09 15:57  来源:网络资源

  试水国际化

  零售业要“走出去”,最可怕的是“水土不服”。我国的家电零售业对此也颇为谨慎。

  国美电器(微博)在迈向国际化过程中也一直默默耕耘着。

  “国际化对于家电连锁业来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家电连锁业和其它业态不同,在走向国际化过程中不单要考虑水土不服的问题,而更多需要寻求国际间的认可和依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我们当前迫切要做的。”国美电器总裁王俊洲曾表示。

  去年初,由美国德勒服务公司与Stores Media 发布的“世界零售商250强”中,国美电器位列第86位,稳居中国家电零售渠道第一品牌。在王俊洲看来,国美已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国际间权威机构的认可,可以说有了这块“敲门砖”,国美后面的国际化之路将会走的更加游刃有余。

  对于中国零售业该如何提升世界范畴影响力?“不贪功冒进,务实走好每一步,先把国内市场做好。”这就是王俊洲的答案。他还指出,“在国际上,例如沃尔玛等顶级零售企业,在其本国市场占比曾一度达到90%,反过来再看看我们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踏踏实实做好中国市场呢?”

  虽然大家对海外市场的期望是一切看好,也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从客观角度看,中国零售业的国际化仍然更多地表现为是一个前瞻性的问题。

  国外零售市场的进入难度还是很高的。发达国家的零售市场已趋于饱和,且多为国际零售巨头的领地;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市场也被无孔不入的国际巨头与当地的零售企业一一占领。

  而我国零售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存在很大差距。不论从提供商品的种类、品质还是零售业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等方面还很不适应在有国际巨头参与的、有当地零售业夹击的、剧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

  同时,对国内企业来讲国际经营人才稀缺,尤其是此方面的全才更为匮乏。这种人才应当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国际市场规则、各国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立法,且具有零售经营管理经验。这种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总的来说,国际化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国际化的经验重于业绩。不少进行国际化的企业对此都有清醒认识,国美进军香港之初并不期望能够盈利,宣布在香港开店或成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取海外市场的拓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