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实体店 受线上商店冲击零售业扩张受损(2)

时间:2012-12-08 08:15  来源:网络资源

  成败加盟店

  说起这个店没能撑住的原因,他们认为,主要是作为卖场管理方的红星美凯龙的不作为。

  从今年3月开始,红星美凯龙名流店就没有再做过任何的宣传促销活动,包括国庆假期。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大多数家居卖场已经到了“不促销无成交”的地步,这的确会给经营带来重大影响。

  让他们更愤怒的是,红星方面以检修为由停掉了楼内电梯的运营,一停就是半年。刘夏认为,这严重影响了顾客的购物情绪。

  今年年初,红星美凯龙在芜湖市新开了一家红星美凯龙旗舰店,经营规模达到16万平方米,入驻品牌更全更高端,装修也更豪华、大气。在名流的经销商看来,旗舰店抢了自己的生意。虽然满腹狐疑,但刘夏并没有想到商场会撤掉。商户们曾被告知,红星美凯龙名流店会被改造成家居精品馆,要引进更高档的家具建材品牌。

  终于,11月5日,刘夏和其他商户一起接到了清场通知。

  清场时期,红星美凯龙名流店只保留了基本的管理团队,保洁和保安人员已不见踪影。陈米一边扫地一边说:“现在垃圾都得自己带出去。”

  按理说,除了商户,受伤害最深的应该是名流印象项目的运营公司。2010年名流印象百货店招商时,芜湖名流置业有限公司千挑万选,最后选择了红星美凯龙作为家具合作伙伴。这个项目规划中还包括超高层江景住宅、大型主题商业、步行街区、名流SOHO、写字楼和商务酒店六大建筑群。

  他们在芜湖名流置业有限公司和红星美凯龙联合发送的《告知函》上,得知两家公司终止合作是名流店关门的直接原因。

  本刊记者采访商户时,不少商户猜测,红星美凯龙可能是因为拖欠租金被迫撤场,因为双方原来的合同期限是8年。

  但名流置业的说法与商户略有不同。

  芜湖名流置业商业管理中心的一位李姓高管告诉《财经天下》周刊,终止合同的原因是红星美凯龙在两年的时间里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经营指标,“我们跟红星签了8年是没错,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附加的条款:如果两年达不到经营目标,我们有权解除合同。”

  据李先生所说,今年9月24日是双方的两年约定之期,名流置业决定依据之前的条款解约。

  所谓的“经营指标”,实际上指的是租金收入。红星美凯龙在全国的100多家专场,分为自营店、租赁店和加盟店3种模式。具体来说,自营店,是由红星自己购买物业、经营;租赁店则是由红星整体租赁卖场后分租给商户;而加盟店则是由商户分别与物业方签承租合同,由红星代为管理,并从租金中收取管理费,店铺装修费用也由商户自己承担。

  开一个加盟店,红星美凯龙所需的资金投入有限。但是,当出租率下滑时,物业方很可能会终止合同。

  先于芜湖名流店,红星美凯龙南京奥体店在10月底关门停业。现在商场外侧的广告牌上“红星”两个字已经被黑布遮盖住,连商场出口的银行自动存取款机都已被断电。

  2009年,红星美凯龙进驻南京的中泰国际广场,成为红星美凯龙在南京的第三家连锁卖场。这家店与芜湖名流店一样,都属于加盟模式。

  在中泰国际广场的28层,本刊记者见到了中泰国际广场管理方海峡集团总裁助理何玉香。据她介绍,今年8月31日,3年的合同到期,公司终止了与红星美凯龙的合作。

  “去年红星店的租金收入只有大约3200万元,去掉开支以及给红星的管理费用,我们的纯利润只剩下1300万元。”何玉香说,业主期待的营业收入在1亿元左右。中泰国际广场已经全部出售给小业主,并委托江苏海峡商业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引入红星美凯龙后,商场由红星美凯龙负责招商、经营,租金归江苏海峡商业管理公司所有,红星美凯龙每年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红星方面没有透露目前三种店铺的比例。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红星美凯龙买地自建的商场为15家。此后两年,红星开始在全国大举扩张,门店数量从2009年底的60家迅速增长至111家。在这轮扩张中,更多的是加盟店和租赁店。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哪种模式,红星美凯龙的主要收入来源都不是产品销售,而是收取场租。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宝光认为,这种“二房东”的经营模式存在先天的缺陷:家居商场的经营者一方面想从业主方拿到低廉租金,一方面又要拉抬租户的租金,如果租户盈利情况不理想,很容易造成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