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1-05 08:04 来源:网络资源
4.国外零售业节能环保经验对中国零售业的启示
国外零售业节能环保开展的比较早,节能环保的理念不仅深入到消费者的心理,更为重要的是已经融入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理念中。各国由于政策和侧重点的不同在环保节能的宣传或测算方面有所不同:由于欧洲的环境标准日益严格、环境税已经普及,所以英国零售业比较侧重低碳或零碳排放;美国相对比较注重绿色供应链和可持续发展。但无论怎样,其节能环保的宗旨不变。现阶段在我国提高能效是最直接有效的节约能源的途径,因而我国的重点是节能降耗。
国外零售业多年的节能环保实践给予我们许多启示:
★技术手段与管理手段需双管齐下
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在零售业的节能环保中举足轻重,技术手段是驱动器,管理手段是其方向盘,单一依靠技术或管理手段都不能达到最佳的节能环保效果:依靠管理手段不断审核企业的节能环保现状和潜力,寻找新的节能环保点,然后借助技术手段予以实现。一般的国内零售企业相对比较注重技术,而对管理还多数仅仅停留在基础层面上,尤其是企业的能源环保审计和长远目标的设立及其考核远较国外企业薄弱。以香港又一城为例,通过清华大学对其不间断的能源跟踪和审计等节能管理,其用电量从2006年的34.5百万度/年,下降至2010年的2.51百万度/年,而且持续的节能管理还会让其能耗有下降的空间。
★节能环保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过程
零售业的节能和环保点较多,只有不断深入挖掘细节才能真正实现其深化。例如国内大部分冷冻冷藏设备技术都源于日本,而日本对于卖场和便利店的环境温度有很严格的控制,一般是冬季是温度25℃,湿度60﹪;夏季是温度27℃,湿度70﹪。稳定的环境温度,对于冷冻冷藏设备的性能稳定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关键的是冷柜的使用效率是最高的,节能降耗也是最明显的。就好比大部分汽车在90公里/小时等速行驶时,油耗最低一个道理。目前在国内,还很少有大卖场和超市会注意到上述问题。
只要在节能环保的道路上深入探索,就能不断发现新方向。如西尔斯在商店内回收塑料衣架,其中75%的衣架将会被循环再用,损坏或过时的衣架则被用于生产新产品,2008年西尔斯回收了2250吨衣架。此外,西尔斯公司还通过闭环回收系统对97%的铅酸电池进行了回收、
★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
国外零售企业同样也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节能环保投资中需进行投资收益分析。但国外企业不仅仅关注直接的经济收益,还同样关注由此所带来的提升企业形象、良好的社会影响等间接受益。外资企业无论在其本国还是中国,其节能环保投资的力度远远高于中国本土零售企业。不是因为外资有钱或财大气粗,其实是中外企业在节能环保理念上的差距。如沃尔玛在其美国本土的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城市的超市大量投资使用太阳能薄膜板技术,预计每年可以生产22.5millionkwh的清洁能源,减少1165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德国阿尔迪南北商业集团(ALDI),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澳大利亚已逐步放弃使用含有磷酸盐的洗衣液,因为磷酸盐会促进蓝绿色藻类生长,污染水源,危害海洋生物。
★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节能环保的新方向
21世纪伴随着零售业迈入网络零售的全新时代,国外零售企业充分发挥其网络优势,借助互联网的平台,打造全新的节能环保宣传渠道。如2009年9月,TESCO在英国推出“GreenerLiving”网站,为顾客提供节能环保的小建议,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增加与顾客的互动,自开放以来网站的访客数量上升了56%。2010年世界零售百强排名前15的企业中,有13家企业的网站主页上设立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节能环保实践相关的版块,主要包括门店节能环保建设、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较而言,国内零售企业的网页,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更多集中在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介绍上,少有企业或门店节能环保实践的宣传。为顺应新生代消费者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和需求,国内零售企业应该尽快完善网络宣传渠道的制高点。
(七)着眼未来,配套政策需跟进
企业环保节能工作实施的顺利与否以及实施效果的显著与否与政府的支持是紧密相连的,为推进零售业节能环保工作的持续发展,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完善以下配套政策体系的建设:(1)建立健全的零售业节能环保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我国目前的环保和能效法规标准大多数针对工业领域,我国零售业节能环保的测量方法标准和管理标准还几乎处于空白,企业都是根据各自的特定自行执行一套规范。
零售业的节能环保缺乏有效的法律和标准体系规范,这就无法约束企业达到最低的环保节能标准,对于我国零售业的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英国政府就明确规定1000m2以上的零售企业必须进行建筑的EnergyPerformanceCertificate,达到最低的能效要求,至2015年扩展到500m2以上。(2)加强符合零售业特点的绿色供应链研究,推进零售业绿色供应链建设,为进一步深化零售业节能环保奠定基础。尽管目前绝大多数零售企业的节能环保还是局限于营业场所,对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影响力不够大,但随着节能环保的逐步深入,绿色供应链的建设将逐渐提到日程。对于零售业绿色供应链的研究还不多,企业无法获得有利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3)完善绿色补贴和税收政策,进一步提升企业节能环保的积极性。绿色补贴和绿色税收制度从不同的角度用经济手段鼓励了企业的节能环保行为,让节能环保的先进企业不仅仅获得社会效益,同时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此外,绿色税收和补贴还会给更多的企业以政策导向,鼓励更多的企业进行节能环保。(4)通过示范、认证、奖励等多种手段,强化对零售企业节能环保的宣传,深化消费者对企业节能环保的认知和认可程度,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和消费者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刺激企业节能环保的积极性。(5)积极稳健地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在零售领域的应用。合同能源管理被企业的认知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一些知名的企业也不看好。合同能源管理既解决企业的节能环保投资问题同时又能够弥补零售企业对于节能环保的整体性把握困难,但是目前适合零售业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成熟,ESCO公司也是良莠不齐,因而在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时既需符合零售业的特点和实际状况,又需政府规范能源服务市场,避免合同能源管理走入歧途。(6)目前各地政府对于节能改造补贴和奖励的门槛较高,主要针对大型的工业企业及国有大型企业,连锁零售企业在门店较少的城市,很难达到申请奖励的300吨-500吨标准煤的要求。零售企业的节能与工业节能有很大的差别,其节能点多、单个节能点的节能量小,但节能效果和辐射面大,建议政府在进行节能奖励时灵活运用并配套出台相关政策,使更多的零售企业能够享受节能奖励和补贴,进一步提高企业节能环保的积极性。